原标题:2023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产业链、主要驱动因素、行业规模及分布情况[图]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产业链上游环节参与者为软硬件及资源供应商,为中游农业物联网服务商提供设备生产所需软硬件及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中游参与主体包括农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商、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为下游需求主体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农业物联网产业下游需求主体包括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现代农业集团。
农业物联网通过信息感知、传输和处理技术,将农业现代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农业物联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机物一体化特征。其中人为核心,机为手段,物为对象,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三者实现综合配置和协调才能促进农业物联网的真正发展。二是生命体数字化特征。农业物联网作用的对象是生命体,需要感知农业生命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及时传输和处理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三是社会化特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涉及社会层面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等,因此农业物联网在应用中也需要考虑其社会化特征。
2016年国务院在其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提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在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壮大特色农林产品生产等领域的作用。
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精准农业可根据农地土壤特征和种植物长势精准投入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节本”即通过农业资源的精准投放避免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过量投入,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农业生产给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增效”即通过对农业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
2014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为53.0亿元,得益于政治、社会、技术环境的支持,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得以稳定发展。2016年国务院颁布《“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成10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省、100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区、1,000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9个省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形成426项农业物联网产品和应用模式。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物联网设备及服务逐渐覆盖在农业各细分领域,如农业资源环境监测、种植业生产智能监测、大田精准作业等,2020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为606.6亿元。2014年至2020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其中政府部门应用规模从2014年的40.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94.4亿元;现代农业集团应用规模从2014年的12.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92.6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约为810亿元,其中政府部门应用规模486亿元,现代农业集团应用规模324亿元。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的通知》,提出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在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壮大特色农林产品生产等领域的作用。2020年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超过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9%、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超过了80%。伴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